Saturday, November 21, 2009

食物與復健

一般情況下,中風患者飲食仍維持一日三餐,早餐應於六、七點;中餐在中午十二點左右,晚餐在晚上六、七點最佳,每餐間隔五小時左右,如果晚餐和第三天的早餐相隔十二小時以上,則有礙於體內生理代謝,導致胃黏膜分泌細胞的衰退,並降低胃酸和明蛋白酉每的分泌。



  部分中風患者的牙齒咀嚼功能較差,消化能力不僅,可採少量多餐,每日進食四餐。每餐進食以微飽即可,但早餐應較為豐富,以配合白天活動的體力消耗,午飯要吃飽,晚飯不要吃太多,以幫助休息狀態下的消化功能。

   

中風患者應多吃蔬菜、水和和豆類,少吃動動脂肪,在選擇一般食物時,要注意葷素的搭配,飲食中則提倡高蛋白飲食,豆製品、瘦肉、蛋白和穀類等,可預防因 長期低蛋白飲食造成的記憶力衰退、無力、貧血等。另外,應多吃含有不飽和脂肪酸,可隱低血膽固醇,減少動脈硬化的發生,一般的植物油包括花生油、葵花籽 油、芝麻油菜,並應少吃動物內臟如心、腸、腦以及蛋黃、烏魚子等高膽固醇食物。中風的人還應少吃甜食,減少糖分的攝取,因為糖可轉變為肪,儲存體內,促使 動脈硬化,如果有效節制糖類食品,有助於中風後,病體的恢復和預防其他疾病發生。



適當選擇食物



  十於高血壓是引起腦中風的主要原因之一,應要多吃降低血脂和血壓的食物,包括豆類、蔬菜和瓜果類等。



1.豆類方面,豆腐是一種高蛋白的食物,所含脂肪植物性,可降低血脂和預防動脈硬化,適合肥胖和高脂血症的患者。



2. 蔬菜類:豆芽菜含較多的維生素、礦物質和蛋白質,可降低血脂、治療高血壓;馬鈴薯含糖和蛋白質,可提供較多營養物質,產生較低熱能,可避免過多能量的儲 存,具減肥效果;大蒜可降低膽固醇,防止動脈硬化和腦血栓形成;芹菜可降低血壓、血脂和軟化血管作用;白蘿蔔可活血化瘀、消食利尿、清熱解毒;紅蘿蔔具高 營養價值和菜理作用,可降血壓血脂;海帶有軟堅散結、利水降壓效果,可預防高血壓、高血脂、肥胖和動脈硬化。


3.瓜果類:南瓜營養豐富, 某些成分具促進入體胰島素的分泌,可增加肝腎細胞再生能力,降低血糖、血脂、血壓;黃瓜中具有丙醇二酸,可抑制糖類在體內轉化為脂肪和降低膽固醇;橘子可 裱風散結、清肺理氣,促進胃腸消化,除了降血壓、降血脂,還可預防血管破裂 ;蘋果可潤肺祛痰,可降血壓、血脂;梨子可利尿解毒、潤躁止渴;山渣含大量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,具活血化瘀、消食健胃、增進食慾和降血脂、血壓作用,可預 防動脈硬化。



4.其他:魚可隱低人體的膽固醇和甘油脂含醒,降低血中的低密度脂蛋白,增高高密度脂蛋白,防止動脈硬化;雞蛋中的蛋白含有 硒元素,蛋白質是一種優質蛋白質,可預防高血壓、動脈硬化;食用醋可增進食慾、幫助消化、消滅菌,清血管壁的膽固醇,有效。防止動脈硬化發生,長期吃醋又 可防止高血壓的發生。

  

對於體形消廋,善動易怒的患者,宜多吃蔬菜、水果、穀豆等清淡食物和奶蛋食品,少吃牛、羊、無鱗魚、海鮮和辛辣 食品;體質胖,嗜睡慵貝的懶的患者也是以蔬菜、水果和榖豆為主,少吃肥肉、奶類、油類食品;面白怕冷的患者以適魚、雞、豬肉、蛋為宜,少吃冷葷和冷飲,多 吃高蛋白食物。

康復期間的飲食

  對於中風患者而言,康復期可常用健腦益智類的食物,如豬腦、葡萄、菠蘿、荔枝、龍眼、 百合、核桃、山藥、黑木耳、黑芝麻、烏賊和茶,增智類食物的營養可增強記憶力和開發知能。中醫認為,採用增智類食物可增強思維和記憶力,而智能的產生和保 持,與各臟腑的功能相關,神、魂、魄、意、志的思維能力表現,均苗1五臟所至,因此益智食物的保健作用在注重對各臟腑的調攝,其中心臟、腎臟、脾臟最應注 意。



  通過增智類飲食,便可養心血、開心竅、補脾氣、益腎氣、滋腎陰,從而健腦、醒神、不迷、不忌。

中風患者的藥用食物



1.蔥:具活血、發散、裱寒功能,可促進食慾、振奮神經,促進血液循環。


2.羊肉:含豐富蛋白質、鈣質、鐵質,對中風患者十分營養。


3.海帶菠菜湯:可促進腦血管病患的康復。


4.豬皮紅棗羹:可治療出血症。


5.黑芝麻粥:可促進人體代謝、血液循環、降低膽固醉、消除血管壁沉積的膽固醇,改善動脈硬化和高血壓。


6藥粥治療中風遺症


   藥粥是將藥物作為食物,又將食物賦以藥的作用,藥借粥力,粥助藥威。相輔相成。專家指出,天麻豬腦粥對於腦血管意外所產生的半身不遂、高血壓病、動脈硬 化等,可達袪頭風,鎮靜鎮痛的功效,呈要是以天麻、豬腦和粳米,洗淨後加清水適量,先以旺 燒開,再以文火熬煮成稀粥,每日晨起溫服一次。



  另外枸杞半腎粥對於患有中風後遺症者,有益氣、補虛、通脈的作用,主要以枸杞子、針腎、羊肉、粳米加上蔥萬五香粉為原料,先將羊監、羊肉洗淨切片,與枸杞子併入佐料煮二十分鐘,再將洗淨的粳米入鍋,熬煮成稀粥,每日晨起坐,早餐服用。

喝茶治中風

  茶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兒茶素,保進人體新陳代謝。茶葉中的咖啡鹼、茶鹼,可興奮大腦皮層和呼吸、循環中樞作用,又可振奮精神、增強記憶、消除疲勞,降低血脂濃度,尤其飲用幾綠茶最益於腦血管患者。



   茶葉同時具有促進胃腸消化液分泌,增進食慾、消食健胃、增進食慾、消食健胃、幫助消化的功能,可協助中風患者增強消化;對於體質較弱的中風病患,可調速 體內血液的酸鹼平衡,補充機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表,因為茶葉中含有銅、氟、鎂、鋁、鉬等,均有不同程度的藥理功能,可提高抗病能力。

   但是對於患有貧血、尿道結石、潰瘍病、肝臟疾病、便秘、營養不良、神經衰弱的中風病患,則不宜飲茶。因為茶葉含有鞣酸,會使患者得不到足夠的鐵而對貧血者 有害;鞣酸並會促使便祕;茶的草酸則會和尿中的鈣質成為結石,加重結石者病情;茶中的咖啡鹼有捐肝臟組織;茶葉的分解脂肪和興奮神經中樞作用也不適神經衰 弱者。



  若是中風病患服用阿司匹靈或含鐵劑的補血藥、安眠藥、麻黃素等,均不宜飲茶;患者睡前飯後也不要喝茶。



  最近有研究指出,茶葉中提煉出一棕色粉末的茶色素,可防治老年人動脈硬化,口服後有百分之八十的療效。雖然飲茶對中風有預防和治療作用,但專家仍然建議;不喝隔夜荼、濃茶、不用茶送服藥物,泡茶時不宜用高溫沸水,飲茶宜淡不宜濃,才不會有反效果。



高蛋白飲食預防中風



   根據研究,血漿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值較高時,有預防中風的作用。高蛋白預防中風的原理,可能是直接通過神經中樞調整而降低血壓,增加鈉鹽從尿中排出,以 及通過改善血管壁的彈性和通透性來完成,因此,高蛋白飲食對腦血管具有保護作用。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包括豬瘦肉、牛肉、羊肉、雞肉、魚肉、牛奶、豆製 品,儘管高蛋白飲食有利於腦血管預防,但仍要和其他的治療法配合。



飲食調理利於中風



  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是引起腦中風的 主要原因,在日常飲食中,如果適切調理,增加或限制某些營養、食牧,則可預防中風。飲食原則中,營養素的組成必須平衡,即蛋白質、脂肪、糖、維生素、礦物 質和水的營養缺一不可;糖分不要過多,脂肪適當攝取,蛋白質、維生素應豐富,鹽分應限制。總之,由於個人的病情和身體狀況不一,應做不同的調整,如果覺得 自己有中風傾向,可多吃芹菜、山楂、香蕉、海帶、芝麻、大棗、豆類、食醋,每日飲適量綠茶或茉莉花茶,膳食以清淡為主,長期持續,則可防高血壓、動脈硬 化,達到食療預防中風的目的
.橘皮飲:橘皮晾乾後以開水泡,可防止腦血管病。



藥粥治療中風遺症



  藥粥是將藥物 作為食物,又將食物賦以藥的作用,藥借粥力,粥助藥威。相輔相成。專家指出,天麻豬腦粥對於腦血管意外所產生的半身不遂、高血壓病、動脈硬化等,可達袪頭 風,鎮靜鎮痛的功效,呈要是以天麻、豬腦和粳米,洗淨後加清水適量,先以旺 燒開,再以文火熬煮成稀粥,每日晨起溫服一次。



  另外枸杞半腎粥對於患有中風後遺症者,有益氣、補虛、通脈的作用,主要以枸杞子、針腎、羊肉、粳米加上蔥萬五香粉為原料,先將羊監、羊肉洗淨切片,與枸杞子併入佐料煮二十分鐘,再將洗淨的粳米入鍋,熬煮成稀粥,每日晨起坐,早餐服用。



喝茶治中風



  茶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兒茶素,保進人體新陳代謝。茶葉中的咖啡鹼、茶鹼,可興奮大腦皮層和呼吸、循環中樞作用,又可振奮精神、增強記憶、消除疲勞,降低血脂濃度,尤其飲用幾綠茶最益於腦血管患者。



   茶葉同時具有促進胃腸消化液分泌,增進食慾、消食健胃、增進食慾、消食健胃、幫助消化的功能,可協助中風患者增強消化;對於體質較弱的中風病患,可調速 體內血液的酸鹼平衡,補充機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表,因為茶葉中含有銅、氟、鎂、鋁、鉬等,均有不同程度的藥理功能,可提高抗病能力。



   但是對於患有貧血、尿道結石、潰瘍病、肝臟疾病、便秘、營養不良、神經衰弱的中風病患,則不宜飲茶。因為茶葉含有鞣酸,會使患者得不到足夠的鐵而對貧血者 有害;鞣酸並會促使便祕;茶的草酸則會和尿中的鈣質成為結石,加重結石者病情;茶中的咖啡鹼有捐肝臟組織;茶葉的分解脂肪和興奮神經中樞作用也不適神經衰 弱者。



  若是中風病患服用阿司匹靈或含鐵劑的補血藥、安眠藥、麻黃素等,均不宜飲茶;患者睡前飯後也不要喝茶。

  最近有研究指出,茶葉中提煉出一棕色粉末的茶色素,可防治老年人動脈硬化,口服後有百分之八十的療效。雖然飲茶對中風有預防和治療作用,但專家仍然建議;不喝隔夜荼、濃茶、不用茶送服藥物,泡茶時不宜用高溫沸水,飲茶宜淡不宜濃,才不會有反效果。



高蛋白飲食預防中風



   根據研究,血漿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值較高時,有預防中風的作用。高蛋白預防中風的原理,可能是直接通過神經中樞調整而降低血壓,增加鈉鹽從尿中排出,以 及通過改善血管壁的彈性和通透性來完成,因此,高蛋白飲食對腦血管具有保護作用。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包括豬瘦肉、牛肉、羊肉、雞肉、魚肉、牛奶、豆製 品,儘管高蛋白飲食有利於腦血管預防,但仍要和其他的治療法配合。



飲食調理利於中風



  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是引起腦中風的 主要原因,在日常飲食中,如果適切調理,增加或限制某些營養、食牧,則可預防中風。飲食原則中,營養素的組成必須平衡,即蛋白質、脂肪、糖、維生素、礦物 質和水的營養缺一不可;糖分不要過多,脂肪適當攝取,蛋白質、維生素應豐富,鹽分應限制。總之,由於個人的病情和身體狀況不一,應做不同的調整,如果覺得 自己有中風傾向,可多吃芹菜、山楂、香蕉、海帶、芝麻、大棗、豆類、食醋,每日飲適量綠茶或茉莉花茶,膳食以清淡為主,長期持續,則可防高血壓、動脈硬 化,達到食療預防中風的目的。

復健治療的內容:

1. 用來促進中風患者功能復原及社會復原的治療活動 ,包括技巧訓練、示範、提供練習的機會、對於技巧的表現 提供回饋、治療性運動、儀器治療、輔助器具的處方及 使用訓練、教育、以及諮商。

2. 有時也需要藥物及手術治療

3. 這些治療活動需要共同評估、計劃擬定、協調性的治療、治療團隊與病患及家屬間的溝通。

4. 中風患者最常用且最重要的治療活動為運動治療。目前有數種不同型態及種類的運動 法。

5. 傳統的運動治療包括擺位、主動及被動關節活動 運動(ROM exercise)、以及漸進性阻力運動
(progressive resistive exercise)。有時候也會運用耐力訓練(包含有氧體適能訓練)。

6. 標準復健治療的最主要核心包括自我照顧、移動 能力、 日常生活的器具操作能力等方面的功能訓練。當患者能 夠以單手獨立完成個人照顧技巧,或是運用偏癱的下肢 學習走路時,便進行代償式的功能訓練。

7. 鼓勵患肢應用殘存的能力,發展新技巧以完成原有的目 的,或進行日常事務,例如移位及步行。

8. 行為方式(behavioral approach)是相對較新發展的方法,包含kinesthetic或位置感覺的生物回饋,以及強迫使用(forced-use)的運動 。

9. 肌電感應生物回饋科技將身體的內部活動轉化為外顯 的信號(例如聽覺和視覺的訊號),讓患者感受到自己 的肌肉活動(或沒有活動),以協助患者調整隨意動 作 的控制。

10. 生物回饋治療被認為是協助標準運動 治療的輔助性治療。

11. 復健治療的潛在效果是克服偏癱肢體的「學習性 不使用(learned non-use)」。

12. 中風患者的有些失能現象是由於沒有去使用偏癱的肢體。而不是由於肢體本身的無力。所以在進行治療的時候,盡量去使用偏癱的肢體,並且用促進技術加以啟發。

13. 這種現象暗示著如果限制健康肢體的動作,而強迫使用偏癱的肢體,可能甚至對於患者會有所助益。目前已經有動 物及人體實驗證實這種理論。

14. 對於無法隨意控制的肌肉進行電刺激,可以促進它們的動 作、代償所缺乏的說隨意動作。

不放棄復健 中風患者站起來


「中風後,我無法自理生活,患了重度憂鬱症,甚至數度自殘…」,曾在外商公司擔任高階主管的管暉吉,昨天行走自如,證明中風患者只要把握復健的黃金期,還有站起來走路的機會。

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復健科醫師韓德生指出,中風病人常見的後遺症包括肢體無力、感覺異常、行走困難、無法正常言語,特別是在慢性期出現肌肉痙攣及張力增加,造成肢體變形。尤其天冷時,更會出現痙攣性疼痛,嚴重者影響睡眠及生活品質。

管暉吉提醒其他病友,遵照醫師所訂復健計畫,每天至少做20分鐘伸展運動,即使是簡單拉筋及關節活動,可避免痙攣更加嚴重,也有助恢復。

管暉吉說,兩年前他在公司的訓練活動中,意外造成右頸椎動脈剝離,半身麻痺,卻因接受血管栓塞治療,導致腦幹點狀出血,從此左半邊軀體癱瘓,身心深受打擊,他併發重度憂鬱症,曾用刀和玻璃割腕和刺胸,企圖了結殘生。

所幸,管暉吉並沒有死,他的太太則拿著家庭合照,勸他接受生病的事實。轉念後,他按時接受物理和藥物治療,從左手臂無法伸直,左腳只能用拖 行,需要看護攙扶,慢慢地,從拿三腳拐杖,到使用單隻拐杖,再甩掉任何助行器,而抗憂鬱藥物也由每天10幾顆到只剩1顆半,證實只要努力復健,終有站起來 的一天。

韓德生強調,中風急性期後1年內,是復健黃金時期,對於患者常見的肌肉攣縮問題,如今已有肉毒桿菌素注射及口服藥物幫助改善,配合居家穿戴副木,都可讓病患加速復健,病友切勿灰心喪志。

音樂加速中風復健

(法新社巴黎二十日電) 根據今天公佈的研究,中風患者每天來一劑喜歡的流行樂、古典樂或爵士樂,有助加速復健的速度。

芬蘭的中風病患每天聽數小時音樂時,口語記憶與注意力持續的時間,比未接受音樂刺激、或僅聽人讀故事的病患有顯著改善。

聽音樂的患者,憂鬱的狀況也比兩個對照組少。

赫爾辛基大學的神經科學家沙卡莫告訴法新社,中風三個月後,聽音樂的患者口語記憶改善六成,聽讀書的患者提高一成八,未接受上述刺激者,提升兩成九。

這份刊登在牛津大學出版物「腦部」期刊的研究也指出,患者在六個月後依舊維持這種差異。

愈來愈多的研究指出音樂的益處,以及音樂治療對自閉症、精神分裂症與失憶等疾病的幫助,沙卡莫的發現進一步支持了過去的研究。

但這是首度研究證實,光是音樂就能對中風等腦部受傷的患者有正面影響。

冷熱刺激手指, 中風復健效果好


成功大學副教授蕭富仁研究發現,手部溫度刺激能在短時間內加速中風病人的功能恢復,而且手部溫度刺激,會比觸覺或震動刺激活化更多的大腦區域。這篇論文獲選美國心臟學會十大頂尖論文後,他正致力於冷熱刺激器研發,希望能夠量產造福中風病患。

蕭富仁的第一個臨床研究,有四十六位急性中風病人參與,其中廿九位病人完成研究,十四位控制組病人被安排在正常復健治療,實驗組則接受正常治療與溫度刺激實驗;溫度刺激裝置利用一般熱敷包或冷敷包,覆蓋在手掌與手腕部分。

他指出,以冷熱交叉刺激病患,每次熱刺激十五秒,反覆十次後,再以冷刺激卅秒,一樣反覆十次,熱冷熱冷進行廿到卅分鐘,療程每個星期五次,持續六個星期。

實驗之後,以巴氏量表、功能評鑑量表、患側邊手腕伸展與彎曲角度、握力強度、肌肉張力、測量體感覺,四星期之後,控制組與實驗組就有兩倍差異,六星期之後,差異度拉得更開。

他提到,八十五%中風病人,復健在中風三個月內其恢復效果最好,中風六個月後病人則很難回天。

蕭富仁實驗中,有廿九名急性中風(中風兩星期內)患者全程參與,實驗時,溫度刺激用的是一般熱敷包、冷敷包,刺激區域在手掌與手腕部分,但均外覆毛巾,以免 肌膚受傷。實驗共六週,每天冷、熱刺激約二、三十分鐘,一週五次,經巴氏量表、功能評鑑量表、肌肉張力、握力強度均明顯提升,一位參與實驗的病患,下垂的 手最初只能微幅抬起,六週後竟可舉過頭部。

http://videoportal.aol.tw/video-detail/-/3011810989